云寺手游网:做最专业最放心的安全下载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诛仙》上映一天票房破亿,《上海堡垒》关上的流量电影...

时间:2022-05-03 03:20:06 来源:云寺手游网

你们错了,大错特错。
你以为《诛仙》只是重新打开了流量电影的大门?
不,它还打开了资本全面操纵电影舆论的大门,它是崭新的,给之后的无数烂片提供了绝佳的复制模式。
敢问你在《诛仙》之前看过这样齐头并进的评分模式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诛仙》没有安排任何媒体场和点映,而且无论是上映前还是首映日都让所有影评人集体闭嘴,以往以喷流量电影为乐的大v销声匿迹,《诛仙》电影下你看不到任何一篇权威影评人的影评,只有粉丝水军和路人的唇枪舌剑。
连华谊曾经在内地电影市场真正一手遮天的时候,连港台资本真正操控舆论的时候,都没有这种先例。
而这种情况不仅仅限于豆瓣,除了知乎,你在其他各大论坛,几乎很难看到关于《诛仙》的差评上至热门,而一个小小的知乎能挺多久,我很怀疑。
此外,豆瓣《诛仙》开分6.7后,立刻以几乎每10分钟掉0.1分的速度迅速下跌,最后却在6.1分维持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直至目前仍然停留在5.9分,是不是锁分见仁见智。
这些是粉丝经济能做到的吗?
不,只有资本。
《诛仙》之前,流量电影利用的都是粉丝经济;而《诛仙》,是拉着粉丝经济当幌子,来掩盖其资本经济的本质,粉丝,只是资本的遮羞布。
而这种资本操纵的模式很陌生吗?也不完全是,至少对于常看国产电视剧的观众而言,今夏有一部同是《诛仙》男主角肖战出演的网剧同样突出。
来,让我们来看看这部绝世好剧的评分人数。


为什么说它是绝世好剧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其他经典好剧的打分人数。




《陈情令》7月播出,8月打分人数便已经攀上50万,成为豆瓣有史以来打分人数最多的电视剧。哪家粉丝觉得可以单凭自己做到这个程度,可以出来走两步。
顺便提一句,这部剧的开分分数是多少呢?4.8分。
自这部剧后,肖战俨然成为今年以来大陆娱乐圈的顶级流量,给其背后的资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其实在此,我无意批评肖战这位明星,说到底他不过是资本的棋子,没有他也会有其他的ABCD。
我担心的是,资本在成功掌握了造星的模式后,再度掌握打造新型流量电影的方法。
他们今天可以用舆论操纵将3.4分的电影包装成6分,借助小长假的档期赚上3.4亿,明天他们就有胆量用同样的方法将5分的电影包装成8分,赚你们20亿。
希望看到这个回答的你,不要让他们如愿。
补充:
针对我另一个回答评论里说的并不是没有差评,我要解释一下。
首先我说的差评,是权威的差评,引领大众舆论导向的那种。
其次至于普通路人的差评,资本不是傻子,他们知道瞒不了太久,也知道会有反噬,没有什么舆论可以长久得操控,他们打的就是时间差,小长假三天整个大盘就有7-8亿的体量,以6分的豆瓣评分和30%的排片,自然会有源源不断不明真相的路人填进来,3-4亿的票房并不完全是空想。
等小长假结束了,等你们都反应过来了,那又怎么样,钱已经到手了,骂声演员背就是了,再说还有脑残粉和水军帮忙洗地。
你破口大骂,发誓再不被骗,可下次他们换个明星换个ip卷土重来,你就能保证你能快速分辨吗?
然后,不过又是一个新的轮回。
再补充:
评论里有知友提到观众有眼睛有脑子,不会任凭资本忽悠的,我说一点我的看法。
资本是很聪明的,你以为他们只是收买影评人集体噤声和锁豆瓣评分吗?并不。
他们还联合院线强加排片,给观影人进行打高分返利,在各大论坛社区下水军洗地。
有意思的是,不同的社区他们洗地的姿势还都不尽相同。
豆瓣,面对路人纷纷差评,他们说别抱太高期望,这就是部合格的爆米花商业大片,特效爆炸,演员养眼,演技难得有层次;
百度诛仙贴吧原著粉大本营,面对现吧主前吧主的破口大骂,他们说这改编确实不太符合原著,但对路人很友好;
知乎,面对浩浩荡荡的差评,他们说戏烂人不烂,孟美岐辣眼睛,心疼肖战。
这些都是已有的手段,未来不保证还会不会有买通影评人大规模刷同档期电影差评,联合院线压制其他电影排片逼迫同类竞争对手撤档等等等等(这条是我猜测,但是本应该与《诛仙》同期上映雷佳音汤唯主演《吹哨人》临时撤档,《罗小黑战记》临时提档,才让我有此猜测,这个见仁见智吧)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和普通的粉丝,你真的能分辨吗?甚至,你有选择吗?
到这里不得不提醒一下大家,即便《诛仙》相关的差评已经知乎热榜挂一天了,豆瓣差评也已经是无数,猫眼显示截止到目前15:16为止《诛仙》今日票房仍然达到4600万,位居中秋档电影第一,再度单日破亿值得期待。
三度更新:
评论里有知友列举《战狼》《哪吒》还有国庆档的《攀登者》《中国机长》等等佳片来质疑我小题大做,对此我想说:
票房影史前几的电影从来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之所以叫现象级,就是因为它本身是不可复制的,资本的目标从来不是这个高度。这样的电影一年也出不了一两部,而市场上大部分的电影并没有那么多口口相传的好口碑,除了一些实在是烂的显而易见的电影院线一日游以外,剩余的大多是营销和排片决定了最后的高度,这才是资本瞄准的区间段,而这个区间段可操作的空间极大,豆瓣高一分,排片多一成,票房就可能多几亿。
如果《诛仙》这种舆论操作模式成为常态,那么中等质量的电影好坏辨别将成为极其困难的事情。
至于吴京、徐峥、黄渤、张涵予等等好演员好导演,这样极致的营销对他们影响甚微,但他们凭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而他们一年能拍几部电影呢?仅靠这几个人能撑起中国电影市场吗?
如果《诛仙》这种舆论操作模式成为常态,最终受影响的只会是那些用心制作却没什么名气的中小成本电影,有着一定才华却没有找到大树依靠的新导演,有着不错演技的流量演员(对,流量有大小之分,也有好劣之分)。因为大众不会再努力地进行分辨,而那点真实的好评也将湮没在资本常规操作的“口碑营销”中。这对他们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