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寺手游网:做最专业最放心的安全下载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每一个顶级高手都是节奏大师,论掌控比赛节奏的重要性

时间:2022-01-08 14:01:25 来源:云寺手游网

乒乓球里有句老话:“新手怕旋转,高手怵节奏”。节奏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而在乒乓球的领域里节奏的核心要义就是四个字:轻重缓急。

一首交响乐的演奏里,不同的乐器演绎着不同的声部,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让乐曲的层次更为丰富,让表演更富张力,更有感染力。道理往往都是相通的,乒乓球里的节奏,也是有层次的。在我个人的理解里,乒乓球的节奏贯穿了技术、战术、比赛乃至整个人生这四个层面,且容我一一道来。


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技术层面的节奏变化。

众所周知,乒乓球每一个合理的击球动作都有“引拍—击球—还原”的完整过程,而“慢—快—快”的节奏便早已隐藏其间,合起来就是“慢引拍—快击球—快还原”。为何乒乓球高手们的击球动作都如此行云流水、赏心悦目呢?因为“澎恰恰”的华尔兹圆舞曲节奏,赋予了它们灵魂,飘逸与典雅内蕴其中。


很多喜欢琢磨技术的球友应该已经发现了,其实,很多乒乓球的技术动作名称里都已经包含或隐藏了“轻重缓急”的奥义。比如:包含力量轻重的“暴冲”“暴扣”“轻贴”等,包含速度快慢的“快撕”“快带”“慢搓”等,这些技术动作名称其实都是在众多专业选手和业余球友的广泛实践中,总结出来最合理的击球节奏。

那么如何改变击球技术的节奏呢?简言之,就是不走寻常路,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传说中的高手过招时,要打出那些自己打着难受,但是让对手更难受的球。当然,对于我们业余球友,想要掌握节奏变化的技巧,还是得从最基础的原理去理解,从最简单的技术动作去实践,才能从入门到精通,最终成为浪翻全场的节奏大师。

改变击球节奏的要素之一:加减力

哪怕是相同的技术动作,仅仅是击球力量的大小不同,就可以对击球速率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这个不难理解,小力量击球时回球速度慢,就是降低了击球的节奏,大力量击球时回球速度快,就是加快了击球的节奏。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项“古老的技术”——推挡。

其实细分来说,推挡是“推”和“挡”两项技术的合称,加力为推,减力借力为挡。一样的击球动作架构,仅仅是击球瞬间对于力量大小的精确把控,再加上落点变化便衍生出无穷无尽的套路。这是国乒小球时代对抗弧圈球技术的利器,更让诸多业余球友深陷于被社区推挡老大爷支配的恐惧中而不能自拔。

力量轻重同时也会带来落点深浅的变化,以此调动对手前后移动,效果极佳。遥记当年我仍在读书年尚少,耍着直板正胶左推右攻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个套路就是“发近网短球+加力推贴身位长球”或者“接发球吸短+加力推贴身位长球”,对于小个子/脚步慢的童鞋简直就是无解之题。因为人类天生的步法就是后退比前进更为困难,因此先短球后长球就是节奏变化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套路之一。


如今随着专业领域直板推挡技术的没落,在国际赛场上已经很少见了,但在公园老大爷的手里推挡依然耍得出神入化,如果再加上是颗粒怪胶……那你两三板拉不穿他的防御,那么败北的结局几乎已经可以确定了。目前先短后长的套路依旧很实用,那就是摆正手位短球,接着劈反手位长球,这个套路比赛中使用的尤其多。但凡对手的脚步稍慢一些,节奏一个没跟上,就可以为自己创造不错的抢攻机会。

改变击球节奏的要素之二:击球点

这里需要敲黑板了,因为击球点这个要素是改变击球节奏的精髓要义所在。结合击球点,咱们就简单聊一聊现在无所不在的弧圈球技术吧。如今的弧圈球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从台内的拧拉到近台的快撕,再从中近台的快拉到中远台的反拉,还有由防转攻的主要技术快带,都属于弧圈球技术的范畴。

一般而言,越靠近球台的技术,所要求的击球点就越早一点,基本上都是上升期击球,以方便借力、提速;而越远离球台的技术,所要求的击球点就相对稍晚一些,可以在高点期或者下降前期击球,更为强调的是主动发力和制造弧线的能力。


那么,改变节奏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那就是把习惯性的击球点改变,就能改变拉球的节奏。提问:许昕对张本智和的胜率为什么高,而林高远对小摩托的胜率却低很多呢?有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许昕打球的节奏要比林高远慢得多,张本智和很多时候对不上点;而与林高远以快打快、借力打力,张本智和反而打得很舒服,因为这是他喜欢的打球节奏。

说一些细节:许昕在处理张本智和发过来的半出台球时,往往会在下降期拉一个很转但速度并不是很快的高吊弧圈,张本借不上力,反撕的质量就相对低一些。而许昕就可以顺势退半步抡开手反拉,进入自己习惯的全台正手进攻节奏。而这个战术,林高远在对阵张本智和的时候也用过,但是效果不好,一方面在于两板球过后林高远就回到自己习惯的上升期拉球,另一方面也是林高远的主动发力进攻回球的质量要远低于许昕。


当然,张本智和也不会一直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前不久的男子世界杯半决赛他与马龙对阵时,他处理这种慢而转的高吊弧圈球已经很得心应手了,我相信他在疫情这段时间里绝对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就逼迫马龙不得不从别的的地方来寻求得分的突破口,所幸马龙也找到了,要不然就会是另一个故事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评价一个球员技术的全面性,不仅仅是发接发的前三板以及相持段的正反手技术,对于每个击球点的击球技术以及所带来的节奏变化都要有所掌握,才是真正的全面。我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张继科教球的视频时,他也强调了这一点:在上升期、高点期以及下降期的拉球技术都要专门去训练,这才是真正的练赛结合、具备实战意义的练习,只有一个击球点的拉球训练都是无效的训练。

改变击球节奏的要素之三:旋转

旋转之所以会改变击球节奏,要点就在于球的旋转一方面会影响球在空中的运行轨迹(伯努利原理),另一方面具有强烈旋转的球在接触球台的时候会有一次二次加速(转动动能转化为平动动能)。这点在上旋球与下旋球的对比中最为明显,一个接触台面后会加速,另一个触台后会明显的减速,一快一慢之间,节奏就发生了变化。

因此,改变球的旋转的技术都是改变节奏的技术,比如拉下旋球技术,就是从控制的节奏变为进攻的节奏的转折点。但是由于绝大部分人觉得由慢转快的节奏变化是非常常见的,非常自然的,所以这点并不十分受到重视。然而,我个人觉得能否熟练掌握拉下旋球技术并适应其前后的节奏变化,往往可以视为一位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从入门到进阶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为什么很多球友会惧怕一些“铁搓党”呢?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简单来说就是起下旋球的技术没掌握好。但从节奏掌控的角度来看,则可以说是自己的进攻节奏完全被对手控制住了,被对方的节奏牵着走,场面自然就很被动。

将下旋球变为上旋球的技术已经是进阶球友的标配了,那么将上旋球变为下旋球的技术很多时候可以称之为“神技”。比如马琳反手常用的侧挤,还有丹羽孝希和马龙喜欢用来秀手感的侧切等。当然削球手们常用的削球技术也算,但由于削球是中远台技术,难度比侧挤、侧切这些中近台技术的难度要降低不少。

除了以上影响节奏的三要素之外,还有落点的长短左右、左右侧旋等一些次要因素,但其对节奏的变化并不像三要素那么直接和明显,在此就不必赘述了。我相信各位球友都会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总而言之,我个人觉得要掌握在技术层面的节奏变化,需要着手的顺序应该是力量控制->击球点控制->旋转控制,这也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进阶顺序。理解掌握了这几个要素,并将其融会贯通,成为乒乓球技术层面的“节奏大师”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