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寺手游网:做最专业最放心的安全下载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莲香楼」港式早茶:传统香港文化掠影

时间:2021-11-10 16:01:56 来源:云寺手游网


密密麻麻的高楼,匆匆忙忙的行人,熙熙攘攘的街市……这些代表了香港特色的元素,似乎都浓缩在一份港式早茶中了。



所以,吃一次地道的港式茶点,才算窥得传统香港文化的一隅。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莲香楼”,无疑是体验香港原生市井文化的不二选择。

威灵顿街路口的绿色招牌,标志着“莲香楼”的位置。


一楼的糕点柜台,装修古朴,带有浓浓的时代气息。


食客们沿门口的木质楼梯拾阶而上,才是堂食所在。


二楼的画风完全不一样。嘈杂的环境让我一时找不到头绪,没人招呼,没人点单,没人上菜……我呆立了一会,心中有点打退堂鼓,但又不甘,于是沉下心仔细观察起周边的食客。


观察了一会,竟发现其中暗含秩序。

食客们大抵分为三类:一类是像我这种站着等位的,一类是边吃边东张西望的,一类是吃完看报纸的。

等位的多是外地游客,他们根据桌上餐食的余量判断每桌的进度,从而决定排在哪桌之后。可这种放诸四海皆准的等位技巧,在这里是行不通的。我眼看一位老人吃完盘中最后一只烧卖,悠闲地喝起茶水。本以为这标志着结束,她却又从经过的餐车中端了一份凤爪,慢悠悠的啃起来。

再看那些刚到的本地人,他们有的直接跟桌上的老熟人打个招呼,插缝就坐下了。有的会问一下就餐的人是不是吃完了,不一会也就找到位置了。

原来这里要“找对人”,而不是“选对桌”。发现了这一原则的我,很快也坐了下来。

入座后,穿着白褂子的“跑堂”递来一张点单卡,上了一壶茶和杯盘,自此再不过问。

这才明白,为什么要边吃边东张西望——一切都要自助。各色茶点码在餐车里,由阿姨推到餐室某处。各路食客蜂拥而上,选好茶点后,阿姨在点单卡上盖戳,再自己端回桌享用。所以餐室中总是人来人往,十分忙乱。


至于茶点,由于环境嘈杂,记得不是很全,但还是有几样印象深刻的。

虾饺和肠粉感觉挺好的,虾仁比较实在,面皮的口感也都不错。




凤爪酥烂,下面垫的腐竹也很入味。


香菇鸡肉扎和鸭脚扎比较推荐。香菇鸡肉扎原味蒸熟,保持了原材料的鲜味,配上少许蚝油提味,鲜香十足。


鸭脚扎据说是香港很少能吃到的茶点了,做工复杂。卤香的鸭掌鸭杂,配上叉烧,用腐竹包扎在一起,一口下去,香酥的鸭掌、软弹的鸭杂、嫩滑的叉烧、夹裹着酱汁的腐皮,一股脑的在口中爆开,让人回味无穷。




鸡肉大包和糯米鸡有异曲同工之妙。内陷基本都是由鸡肉、叉烧、排骨、咸蛋黄、冬菇等几样构成。


区别在于糯米鸡的外皮是荷叶包裹糯米饭。糯米既能很好的吸收馅料的酱汁,又渗入了淡淡的荷香,更加诱人,也是当地人必选的茶点。



另外,叉烧包、咖喱鱿鱼、蒸萝卜糕等也都很有特色。


一起拼桌的阿姨非常热心,先是跟我们介绍每样点心的细节,再给我们介绍周边的景点、交通……我恨不得扔下筷子,掏出纸笔做记录了。而邻桌的叔叔阿姨们吃完了点心,拿出一份报纸,边喝茶边看,周围嘈杂的环境丝毫影响不到他们,似乎就要这样消磨掉他们一上午的时光……


其实,如果你想要享受舒适的环境和热情的服务,那“莲香楼”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你想见识一下传统的香港文化,那“莲香楼”可以提供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将实木的桌椅、质朴的杯盘、老旧的吊扇当作布景的道具;将看报纸的叔叔阿姨们、推着餐车的阿婆们、寡言少语的跑堂们当作串场的演员;将自己和熙熙攘攘的游客们当作步入场景中的参观者……这才是打开“莲香楼”早茶的正确姿势。


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和匆匆忙忙的行人,丝毫掩盖不住这个嘈杂的小楼中飘出的一缕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