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寺手游网:做最专业最放心的安全下载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枪林弹雨几十年,粟裕大将三次想回家,为什么都没能如愿?

时间:2022-03-13 22:01:17 来源:云寺手游网

要说近代中国军队的部队将领中有哪些人的功劳是无可指摘的,有哪些人是值得万古流芳的,那粟裕将军绝对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颗熠熠明星,他为人谦和,行事低调,指挥的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以及碾庄战役等都是军事迷们津津乐道的经典战例,其过人的军事素养和指挥才能也得到战友和领导的一致认同。但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彪炳春秋的著名军事家,却在1981年身患重病,当时粟裕将军已经74岁,他在病床上向组织提交了一份申请,请求领导同意。按理来说,粟裕将军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只要他的要求不违背原则不过分,组织上肯定是会尽最大限度满足。但令人意外的是,粟裕将军的恳切申请提交上去,领导看过却沉吟许久,最后还是不予通过。这是怎么回事?粟裕将军到底提出了怎样的请求?为何会遭到上级领导的拒绝?


粟裕将军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枪林弹雨几十年不喊累,粟裕将军一心为公,为建设祖国鞠躬精粹。

粟裕将军到底提出了怎么的请求?其实很简单,他想回家看看。上级领导为什么拒绝?其实也好理解,粟裕身在北京,家乡却在湘西的山林中,交通不便。而将军重病缠身,已经不适合长时间的舟车劳顿,现在安心养病即可,家人那边部队会照应,等到他病情好转后再回乡更加合理。但谁都没有料到,粟裕将军的病情反反复复,此次住院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撒手人寰,而他枪林弹雨几十年终于功成名就,却是离家60载都未能如愿返回家乡看一眼。其实在战争年代,像粟裕这样少年离家的战士大有人在,他们有的在连天炮火中存活下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和家人欢聚一堂;有的没有那么幸运,最后和亲朋好友天人永隔。但粟裕和他们不同,在祖国实现和平统一之后,他本有机会返回家乡,也三度打算返回家乡看望家人,最终却都没能成行。


老年的粟裕

想当英雄的地主家儿子

从一些清晰度较高的近照中可以看出,粟裕将军眼窝很深,和面部轮廓比较平、五官较柔和的汉族人不太一样。确实,粟裕将军出身少数民族,他在湖南湘西长大,是侗族人。解放军战士中不少人都是出身农家,因为从小受到阶级压迫,渴望改变国家的面貌,让人民翻身做主,这才毅然决然地投身军队,保家卫国。

不过粟裕和他们不太一样,他家里条件不错,在战争年代中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富家子弟,毕竟他们家有粮有钱,堪比小地主。因为生活环境比较轻松自由,粟裕小时候性格很活泼,这一点倒是和长大之后较为沉默寡言的他不太一致。粟裕从小在亲戚开办的学堂中读书,聪明伶俐,功课很好,不过他没有立志成为学者大儒什么的,反而是经常和家里的长工凑在一起,听这些长工给他讲话本里的英雄故事,也因此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生出了满腔的豪情壮志,打算长大一点儿就去“闯荡江湖”。


少年时期的粟裕

粟裕的父亲对于儿子的想法嗤之以鼻,觉得他是在不务正业,因此想尽办法让他安定,让他帮着家里管账,但这并不是粟裕所喜欢的,父子间因此产生了矛盾。驻守在当地的军阀经常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粟裕见状打算效仿话本里英雄人物惩恶扬善的举动,给这些兵匪一些教训,不过粟裕并不是行事鲁莽的人,他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能力和地方军阀对着干就是以卵击石,不仅会把自己搭进去,还会连累亲朋好友,因此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将这些披着官皮的无赖尽数消灭。

1925年,粟裕考上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前往学校读书深造。学校的氛围很好,校长还是心怀天下的进步人士,经常给学校的师生讲述一些先进的红色思想,对粟裕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产生了很深刻的积极推动作用。不过影响了一代代莘莘学子的校长还是被反对派给盯上了,他们觉得校长的威胁性太大,将其残忍杀害。校长去世后,学校在反动派的干扰下成为一盘散沙,粟裕也没办法继续求学,只能到附近地区寻找出路,阴差阳错进入叶挺所在的战斗队伍,还在第四军教导队中担任了队长职务。粟裕对能够参军入伍很是欣喜,但他的父亲听说这个消息后却是被吓了一大跳,毕竟当兵打仗是会流血牺牲的,国家不太平,他很担心儿子的处境。为了逼迫粟裕回家,父亲给他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亲笔信,还托人给他说亲。


右三为粟裕

不过粟裕并没有同意父亲的做法,他没有选择回家,也不打算小小年纪就成亲,他在军队中明白了自己身为中华儿女的职责所在。北伐战争后期,国民党领导撕毁合作协定、国共关系第一次破裂,我党成员被大肆追捕、生存空间被一再挤压,粟裕却当机立断投入我方怀抱,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还跟着自己的上级领导叶挺一起参与了南昌起义,一路热血澎湃地跑到井冈山。但粟裕是离开了,他的家人却还在地方上,反动派心中可没有什么祸不及家人的说法,他们凶神恶煞地闯进粟裕家,逼迫家里人交代他的行踪。为了自保,粟裕的父亲先是躲在朋友家,后来直接化妆成乞丐四处流浪,只敢在夜里和亲朋好友见面。但反动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粟裕的父亲生了重病也没办法回家,最后在外地去世。粟裕的母亲没有办法,只好给这些时不时就来骚扰他们的军阀特务上交“保护费”,直到家里的积蓄被消耗得一干二净。

军旅生涯

粟裕将军知道家里发生变故,但因为自己的家人都在军阀特务的监视之中,他不敢跟家乡的亲人进行太多的联系,害怕他们会因为自己被敌方威胁。现在那些军阀特务因为拿到了好处消停下来,一旦得知自己的踪迹,可能会变本加厉地进行剥削。就这样,在外征战几十年,粟裕把深切的思乡之情埋在心里,将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行军打仗上,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将这些压迫无辜百姓的封建军阀消灭殆尽,能尽快实现国家复兴,让人民百姓过上安定生活,自己也好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


青年时期的粟裕

父亲去世时,粟裕正跟着上级领导叶挺一路向井冈山根据地转移,途中还被国民党的军队追上,双方之间进行激烈对战。粟裕的头部不幸被流弹击中,好在部队很快突围出去,顺利抵达目标根据地,他的伤势也得到治疗。井冈山是红军早期的重要发展据点之一,粟裕在这里迅速成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部队的指挥干部,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展开围剿,粟裕带领着麾下的红军战士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屡立奇功,尤其是七溪岭战斗,虽然敌众我寡,但粟裕还是巧用战术,指挥部队以少胜多,给予敌军重创。

不到几年的时间,粟裕就因为作战表现突出、指挥能力过硬,被上级领导提拔为挺进师的师长,带着手下的红军将士在浙江省的西南地区和敌军开展游击战,和当地的老百姓建立起深厚的鱼水情。那时候还是红军长征时期,国民党的军队经常对我军进行围剿,红军的队伍是出了名的装备差、物资稀少,粟裕的挺进师自然也是如此,但面对弹药充足、装备精良的敌军,战士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之情,充分利用自身在游击战和山地战方面的优势迂回,粟裕也从这个阶段的战斗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教训,这些都是他后来指挥部队大败敌军的基础。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之后,部队北上抗日,但还是在南方留下了一部分兵力,既牵制敌军,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也维护原来的根据地,巩固之前的战斗果实,这一部分兵力就是后来的新四军。


红军开展游击战

1938年,新四军遭受到敌军的严重打击,为了帮助原有队伍恢复生机,上级领导让粟裕带着手下的将士加入新四军的序列,成为苏中军区的最高指挥军官。在粟裕的带领之下,新四军的名号越来越响亮,不仅根据地的范围扩大,还凭借着在水阳镇、官陡门等地的战斗成功打击敌方军阀,逐渐得到苏南地区老百姓的认可,拥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不过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粟裕一行人在浙江和江苏一带搞事业搞得风生水起,也因此引起了国民党军队的忌惮,驻扎在鲁苏战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韩德勤坐不住了,亲自带着三万人马对新四军展开进攻。但来势汹汹的敌军不仅没有对粟裕产生太大影响,反而被仅有7000人的新四军队伍迎头痛击,人员伤亡数量将近一万人,而且还为新四军白白做嫁衣,让粟裕的队伍正式在苏北站稳脚跟。

抗日战争时期的粟裕一直都在忙着建设苏中军区,带领着新四军将士在浙南、苏南、苏中等苏浙皖地区辗转游击,扩展根据地的范围,打击进犯的日本侵略者。这时期的粟裕虽然没有指挥过大型战斗,但肩上的担子依旧不算轻松,因为他身为整个战区的最高负责人,必须长期独立地解决着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各项事务,既要指挥部队上阵杀敌,也得带着根据地的军民发展生产,劳心劳力,而且苏中军区和国民党军队在南方的大本营南京、和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驻扎基地上海相距都不远,能在敌军眼皮子底下将根据地蓬勃发展起来,可见粟裕将军不仅有军事天赋,能在战场上挥斥方遒,更有协调统筹的才能。


粟裕管理苏中军区

解放战争时期的粟裕将军就更加忙碌起来了,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战役都是他在这一时期指挥的。粟裕先是在苏中军区打出了七战七捷的完美答卷,之后就被调到山东,成为华东野战军的前线总指挥,在山东取得了鲁中大捷、孟良崮大捷等优秀战绩。在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中无人不知的淮海战役也基本上是在粟裕的指挥下开展的,这场战役奠定了解放军的胜利进程,也推动了国家统一大业的发展,更倾注了粟裕将军的无数心血。

在碾庄围攻国民党军队的黄百韬军团时,华东野战军因为战术问题产生数万人员伤亡,粟裕心急如焚,但他身为主帅更不能乱,于是很快镇定下来,先是向上级领导发电报请求更换战术,重新制定作战方针,在获得批准后就立即采取合适的作战方法,将原先速战速决的运动战改成攻坚战。解放军之所以决定采用运动战,是因为碾庄地处平原,适合开展正面进攻,但中央领导没有想到的是,对面的黄百韬军团也不是吃素的,这只队伍和那些不管打只管逃的国民党军队不一样,是有些真本事在身上的。黄百韬早早就让麾下的国民党士兵在阵地周围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其中还有许多射击点紧靠地面的暗堡,不易察觉且易守难攻,让粟裕的华东野战军狠狠地吃了一回苦头。但粟裕和麾下华东野战军的众将士没有气馁,改变战术之后一鼓作气将其歼灭,之后又拿下黄维兵团,将其他前来支援的国民党军队尽数围困,尤其是将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麾下的30万大军围困在陈官庄,一步一步蚕食殆尽,彻底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淮海战役

想家的将军

战场上的形势一天比一天明晰,国民党军队的败落已成定局,粟裕的名字也在一场场胜仗中传遍大江南北,被所有的中华儿女记在心中。但获得的荣誉越多,粟裕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就越重,他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奔波于大江南北,却始终没有空闲时间去湘西老家看一看,不能让苦苦支撑家业的母亲看一眼已经成为部队高级将领的儿子。解放军这边高兴了,对面的国民党军队失望了,他们本想着拖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好趁着我军分身乏术之际在南方休养生息,以争取国共两党划江而治。但中央领导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并不准备给国民党喘息的机会,即使是解放军并没有多少水上作战的经验,战士们大多数都是旱鸭子,依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渡江战役,并且成功取得胜利。

在战事正式打响之前,身为多年好搭档的陈毅元帅曾经问粟裕是否要趁着这次来南方回一趟老家,粟裕有些意动,毕竟从十七岁离开家乡,到国共大决战之际的四十多岁,他已经离开家乡二十多年,北方已经稳定,这次如能一举攻克地方大本营,山河一统指日可待。但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领导坐飞机跑去台湾,残余的敌军躲进西南的大山,国家的和平统一还是没有完全实现,粟裕觉得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只有全中国都真正解放了,他才能放下心来解决自己的私事,才能安心和家人团聚。


陈毅和粟裕

不过让粟裕没有想到的是,在指挥华东野战军的将士们将盘踞在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尽数歼灭、成功收复上海的那一天,自己会遇到已经长大成人的侄子。粟裕将侄子接到军区的招待处,急切地询问家里人的情况,当他得知老母亲卧病在床时,心如刀割。侄儿劝说他回故乡看一看奶奶,粟裕将军沉吟许久,还是忍痛拒绝了,现在国内还有不少国民党残部在活动,包括湘西在内的西南地区斗争形势依旧紧张,粟裕放不下手上的工作,希望能等到国家彻底实现和平统一之后再返回家乡,因此只能告诉侄儿说自己之后一定会去,然后交待了诸多事宜,眼含热泪地派人将这个阔别几十年未见的亲人妥善送回家乡。

新中国成立之后,部队里很多将领都请假回家走亲访友,粟裕也有过同样的打算,但因为中央领导将攻克台湾的重任交到了他手上,所以未能成行。时时刻刻都想着怎样才能以最少的伤亡、最合适的战术,来取得最大的作战效果,粟裕殚精竭虑,天天研究地形图,初步的攻台方案想出来了,身体也撑不住了,头疼加上旧疾复发,粟裕一下子支撑不住病倒,被部队送往苏联进行修养。这时候朝鲜半岛爆发内战,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虎视眈眈,干涉其中浑水摸鱼。美国还派出海军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倒是没有直接采取军事行动,但背后的意思还是很明显:他们想给国民党军队撑腰,也想要试探中国对于朝鲜战争的态度。


抗美援朝

去支援邻国朝鲜还是攻打台湾?两个计划只能实施一个,审时度势之后,中央领导决定先解决威胁国家领土安全的外部势力,等到周边的环境稳定了,再腾出手来解决内部问题,以防腹背受敌。因为原来准备攻打台湾的数十万大军都被调去支援朝鲜前线了,粟裕也暂时放下心来在苏联养病。

1951年秋天,身体情况有所好转的粟裕从苏联返回国内,但伤势的好转只是暂时的,过去的军旅生涯给他留下不少暗伤,很多病症只能得到暂时的遏制,没有办法彻底根治。害怕自己哪一天就病情加重了,粟裕想着这次怎么着也要挤出时间来回故乡一趟,打了报告,也制定了详细的返乡计划。不过可能是粟裕运气不好吧,这一年中央下令剿匪,粟裕家人所在的湘西是国家匪患最为严重的几个地方之一,剿匪力度大,地方土匪恶霸的反弹也大,上级领导倒是同意了粟裕的返乡请求,与此同时也表示必须要派一个连的士兵来护送他才算安全。这让粟裕打消了回家的念头,他是思念家乡没有错,却也不想因此给部队带来额外的负担,还得因为私事调动军队来跟随保护他。粟裕想着这次先算了,等到安定下来先将母亲接到身边来。


新中国剿匪之战

但粟裕没有想到,自己想要回乡的愿望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实现。1955年大授衔,粟裕自觉资历不足,三次婉拒元帅职位,获授大将军军衔,赢得全军上下的一致赞赏。六七十年代的粟裕将军一直忙于巡守祖国边界,他坐着一辆小汽车走遍每一寸北方边境线,因为部署反侵略防御忙得脚不沾地,别说返回家乡,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多少。一直到1981年,粟裕将军已经74岁高龄,因为常年奔波劳累,他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还引发了不少并发症,再次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中央领导下达军令,让粟裕放下手头的工作安心养病。不再忙于工作,粟裕将军再次提出,想要回家乡看一看。但这次上级领导却拒绝了他,因为医生早就明确交待过,粟裕的身体千疮百孔,别说从北京回湘西,现在他连所居住的疗养所都不能出去。但考虑到粟裕思乡心切,领导派了一位和他同乡的部队将领返回湘西,让这位将领到粟裕的老家去拍些照片回来,以慰粟裕思乡之情。将领拍摄了很多照片,带着当地老百姓热情提供的土特产满载而归,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讲述给粟裕听,躺在病床上的粟裕听得津津有味。可惜的是,第二年粟裕将军就病逝了,部队听从他的遗愿,将其骨灰洒在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当然还有他的家乡湘西,以便能让他和亲人以及战友长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