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寺手游网:做最专业最放心的安全下载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雷公”坚持住,就算枪林弹雨我也会来救你

时间:2022-03-06 12:02:38 来源:云寺手游网

#最可爱的人#

「最可爱的人系列纪实报道四」

“疼,疼死了!别,别把我,别把我一个人丢在这。”


雷公剧照

长津湖电影中,雷公身体被弹片打得千疮百孔,下半身更是被吉普车压断了。面对死亡,雷公却是硬汉落泪,牺牲前的这段话让所有观众瞬间破防。

“战场上我会遇见很多像‘雷公’这样身受重伤的战士,能抢救的我都救,绝不落下每一个战友。”

入朝参战无所惧,火线救护勇争先

年届九旬的老党员林炳周曾经是一名志愿军部队里的卫生员,他1951年5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24军74师220团卫生员。1952年9月12日,林炳周随所在部队入朝参战,参加过上甘岭地区战斗、391阵地战和金城以南无名高地阻击战等,特别在1953年7月金城反击战中表现英勇,多次在枪林弹雨中抢救战友,他的英勇行为曾经在部队受到嘉奖,荣立三等功和四等功各一次。


林炳周至今保存着祖国人民赠送的慰问品

踊跃参军 依依难舍

林炳周出生于1935年1月,老家在福州市盖山镇盘屿村。1951年5月,福州到处掀起参军报国的热潮,林炳周虽然才17岁,但他认准了一件事:即我要报名,我要参军,我要上前线。几天后,他怯生生地来到村委会所在地,驻村工作队人员问他:“有事吗”?他大声地回答:“我想参军,我要去朝鲜前线参加战斗。”工作队队员听了后都说:“好样的,有志气。”

很快,村里安排报名参军的人去镇里体检,一共去了21人,结果6个人身体条件不适合在部队服役,其他15个人顺利通过体检,办理了参军手续,林炳周有幸成为那15个人中的一员 。

出发的日子定下来了,6月16日午饭后村里敲锣打鼓,把15个胸前戴着大红花的男青年护送出村,送到了前往镇里的大道上。林炳周依依不舍地离开家乡,当时还流了一些眼泪。


林炳周和本村青年参军时留影

林炳周入伍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74师,部队驻扎在闽南一带,他参加了师里举办的卫生员训练班,慢慢掌握了不少战场救护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卫生员。一年多后,部队奉命从闽南起程,前往江西上饶,乘坐火车北上执行任务。

从乌龙江上岸后,部队改为步行行军,两人纵队,经过福州仓山和台江一带。消息不胫而走,不少群众聚集在道路两旁,就为了多看一眼自己的亲人。

“依妈,你怎么也来了?”林炳周跟随部队路过福州仓前山时,一眼看到自己妈妈踮着小脚,也不辞辛苦赶到现场。母子相见,百感交集,妈妈拉着他的手忍不住说:“儿啊,你长高了,也长壮了,现在又要出远门了,一定要听部队领导的话,平平安安回到家乡。”林炳周说不出话来,只能一个劲地点头,他让妈妈放心地回去,他长大了,他要为国去立功。

9月初,部队集结在江西上饶,准备乘坐火车出发。当林炳周跟着营部医务处人员登上闷罐车,放下行李正在整理自己铺位时,宋教导员走进车箱,他从挎包里掏出一份命令书,大声地念到:“同志们,奉中央军委命令,我们部队从现在起执行抗美援朝任务。一切行动听指挥,我们要坚决完成毛主席和党中央下达的战斗任务。大家有信心吗?”、

他的话音刚落,全车厢的人都响亮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林炳周荣立过两次战功

奋不顾身 抢救战友

北上北上,参战参战。载着林炳周和战友们的军列经过长途奔跋,终于来到鸭绿江边。很快就要跨出国门了,他在辑安那个地方排在队伍之中,大家都唱着“雄赳赳,气昂昂”那首志愿军战歌。突然耳边响起当地围观群众的声音,他们都自发地来欢送志愿军出国参战。

“战士们,你们就要出国参战了,请你们再回头看一眼祖国吧。祖国的大好河山需要你们来保护,我们也等着你们立功凯旋……”那牵肠挂肚的声音至今还回响在林炳周耳边。

他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在朝鲜的391高地。1953年1月,营部决定派一个连队前往高地,换防原先驻在山上的我军另一个连队。林炳周作为营部卫生员,被通知到连队里加强救护力量,他跟着队伍在夜里登上山头时,看到原先的那支连队人员已经不多了,有的战士衣服破烂,满脸灰尘,但谁也不叫苦。

过了几天,新连队派人去后方抢运物质,回来时要经过一条水泥桥,桥头是一片开阔地,也是敌人的封锁线,敌人在391高地对面的山头上不时朝着那片开阔地发射机枪子弹。有时我们的战士背着物资过桥时,会受伤“挂彩”。

“卫生员,赶快上去包扎。”只要带队指挥员一声令下,林炳周马上一跃而起,飞快地跑到现场,麻利地掏出身上红十字药箱里的急救包,快速包扎好伤员,并和其他人一道,赶紧把伤员抬到安全的地方。他心中已经忘记了危险,只记着自己的职责,那就是抢救每一个伤员。

林炳周第二次参加的战斗是在上甘岭旁边的忠贤山,那时已经是5月份,气候转暖,行动方便,加上他有了战斗经验,已经算是一个“老兵”了。忠贤山由我军一个连队坚守,山头不高,加上东面有一个坡地,敌人的坦克可以慢慢爬上坡来,防守压力很大。

有一天,敌人3辆坦克又气势汹汹地朝我军阵地冲上来,林炳周的心也悬在那里,他知道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果然没等到敌人的第一辆坦克冲上来,就被我们阵地上的无后座反坦克炮击中了。打得好,打得妙,战士们一阵欢呼。

不料,另外一辆敌人的坦克灵活地拐了一个弯,从第一辆已经报废的坦克身边轰鸣着冲上来,离我方阵地不到40米远。不行,必须坚决阻止它,千万不能让它冲毁我军阵地。连长把手一挥,3名爆破员应声跳出阵地,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坦克,那辆坦克上的机关枪顿时狂射过来。

一个爆破员扔出去的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坦克履带,坦克开不动了。但我军另外两名战士却被敌人枪弹击中受伤,躺在地上起不来。连长急了,马上转过身来,朝着林炳周等人喊道:“救护组,上去救人,一定要把伤员救回来。”

“坚决完成任务!”救护组有七八个人,除了林炳周和另一名卫生员,还有其他战士,大家二话不说,纷纷猫着腰跳出战壕,很快赶到负伤的第一个战士身边。林炳周看到那个爆破员大腿受伤,汩汩汩流出来的鲜血已染红了裤子,不行,必须立即包扎。他熟练地从药箱里掏出急救包,并用剪刀在伤员裤子上剪个缺口,立即把伤口包扎起来,再交给负责抬回我方阵地的救护员,然后又去包扎另一个伤员。

枪弹不时“嗖嗖嗖”地从他的耳边飞过,尽管他手臂上有红十字标志,但战场上危险随时存在,子弹不长眼,什么时候被击中很难说。不过林炳周已经顾不上去考虑自己是否会中弹?是否会流血牺牲?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抢救,赶快包扎,让战友少流血,让战友转危为安。”

那一天他在战场上抢救了5个战士,圆满完成了救护任务。战斗结束后,阵地保住了,连长在口头总结时当场嘉奖了卫生员。连长说:“小林今天表现很勇敢,抢救很及时,真是好样的。”说得林炳周心里暖洋洋的,他暗暗下决心,今后还要这样果断地去抢救伤员,还要让更多战友尽快脱离险情。

1953年7月12日,在朝鲜停战协议签订之前,我军发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金城反击战。那天傍晚4点多部队就吃了晚饭,然后悄悄移动到阵地上,林炳周和战士们趁着夜色潜伏在敌人阵地前。晚上9点左右,战斗打响了,我军万炮齐发,卡秋莎火箭炮闪着一道道亮光,把炮弹倾泻到敌人阵地上。

20分钟后,炮火稀疏下来,这下轮到我军步兵出发了。林炳周端着一把轻便的卡宾枪,也和战士们一道冲到战场上。当然他不能光顾着冲锋,他还要不时停下脚步,为受伤挂彩的伤员包扎伤口。

“卫生员,我快不行了,你还是去救其他轻伤员吧。为祖国而死,我死而无憾!”当林炳周要为一个胸口中弹的重伤员包扎时,那个伤员摆摆手,断断续续地说道。只是在那个伤员的眼神中,照样流露出渴望胜利的目光。那一场战斗林炳周救护了6个伤员,又一次受到连队表扬。


林炳周近照

朝鲜大妈 贴心相救

中朝友谊,情深意长。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浓厚情谊说也说不完,林炳周对此就有亲身体会。因为他曾经差一点要在朝鲜被截去左手手掌部位,还好得到一位善良的朝鲜大妈贴心相救,最后用一个“秘方”让他脱离了危险。

那是1953年1月中旬发生的事情,有一天清晨,林炳周突然发现自己左手掌白茫茫一片,皮肤松软,用针刺几下没感觉。怎么啦?是不是出事了?是不是报废了,自己还不到20岁,今后没有了左手掌怎么行呢?

当时有的医务人员见了连连摇头,背地里说也许只有截肢才能保住性命。事不迟疑,营部首长提出向当地朝鲜群众求援,正好部队驻扎在一个村子里,于是翻译向几个阿妈妮询问,怎么样才能救活卫生员的左手掌?

“志愿军同志,让我来试试,行吗?”有一名大约60岁的大妈站出来说道。她先把林炳周受冻伤的手掌用屋外的雪水慢慢清洗、擦拭,然后抹干雪水,又解开自己白色外衣的扣子,果断地把那个被冻伤的手掌揣在怀中,再把外衣严严实实包起来。原来,她要用自己的体温慢慢地把那只手掌捂热过来。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林炳周一点一点觉得自己的手掌好像被无数小针扎了一样,发出一阵阵刺痛感。阿妈妮告诉他,别急别急,坚持一会,再坚持一会,很快就会好了。又过了不久,等到他抽出手掌一看,嘿!手掌两面皮肤果然有了血色,起死回生,真的保住了。


左起小儿子、林炳周、李良玉

怀念战友 传承家风

林炳周如今住在福州北江滨一幢高楼里,凭窗眺望,可以看到闽江两岸秀丽的景色。他的一家是温馨之家和幸福之家,全家有4名共产党员,除了他自己外,还有两个儿子及女婿也是党员。妻子李良玉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小儿子和爸妈住在一起,常年精心照顾父母,让两位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

越是在幸福的时刻,越容易让人感受到这种幸福来之不易,也从内心里涌出一些感慨,让自己倍加珍惜幸福生活。林炳周儿子对此就感触特别深,他谈起了一件事:“中央电视台直播过一个节目,100多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从韩国接回来,安葬在沈阳烈士公墓。节目播放过程中我偷偷看了爸爸一下,发现他的脸上有一行行眼泪,擦也擦不完。爸爸说他也差一点在朝鲜牺牲了,不过战士们都觉得能够为祖国流血牺牲是非常光荣的,谁也不会后悔。”

林晨东还提到,爸爸是朝鲜战场上的幸存者,有一回另外一个战友临时代替他去执行任务,结果那个战友牺牲了。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生与死好比近在咫尺,谁也想不到,谁也无法避免,但谁都得勇敢地去面对。

有一天晚上本来轮到林炳周要跟着二排长到各个岗哨去查哨、查铺,正要出发之际,突然有人来叫林炳周去给一个伤员换药包扎伤口,一时走不开。这时3班的一个新战士主动过来说:“你去换药吧,我替你跟排长出去查查哨。”

不料,等到一个小时后林炳周回到连部时,发现那个排长和几个战士满脸都是泪水。怎么啦?经询问得知,替换他去查哨的那个战士出发后,走在排长后面,拐过一个路口时落在后头,突然被几个潜伏在路边树丛下的敌人冲出来捂住口鼻,用锋利的短刀割破喉咙,一下子就失去知觉。等到排长回过神来,拔枪顺着原路寻找跟在后面的那个战士时,他已经没有了呼吸,身边流了一大滩鲜血。

“真险啊,假如我爸爸那晚跟着排长走出去,也许出事的就是他了。”小儿子至今提起来还心有余悸。

“别说了,别说了,我的命是战友拿命换来的啊!”林炳周语调低沉地说……

1954年退伍后,林炳周得到国家妥善安置,进入福州市医药系统工作,先后担任过人劳科科长和政工科科长等职务,退休前担任了福州医药公司副总经理。他退休后闲不住,还注重发挥余热,长期参与福州古厝研究和挖掘工作,也多次与海峡对岸的台湾林氏乡亲互动交流。

小儿子至今还记得一件事,那就是每当妈妈在职时的周六下午从长乐学校回到家里,就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刻,第二天周日,爸爸妈妈有时和三个孩子一起看电影、逛公园,别提多欢喜了。直到正式退休后,李良玉才真正和家里人一起过上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老两口更是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晚年欢乐时光,一起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可惜好景不长,她70岁时查出患了糖尿病,加上血脂偏高,体力下降,打针吃药几乎成为家常便饭。这时,担任过部队卫生员的林炳周无形中大显身手,他除了可以精准打针注射外,还按时督促妻子服药,另外经常扶着老伴外出散步。

李良玉提起往事时还记忆犹新:“有一次我周六回家后突击检查孩子书包,发现小儿子书包里多了一块橡皮擦。怎么回事?洞小不补,洞大叫苦。不行,非得查个水落石出。于是我叫来小儿子,很严肃地问他是什么原因多了一块橡皮擦?他赶紧回答,是快放学时他在教室地面捡到的,当时班上没什么同学,所以他先放在书包里,等下周一上课时再交给老师。我听了,这才放下心来,也夸他做的对。”


全家福

父母做出榜样,子女同样守信。小儿子经营着一家公司,他的经商之道就是做生意先要懂得做人,也就是要守法经营,善待下属,善待顾客,这样做生意才能长长久久。小儿子当天就在现场谈到:“爸爸妈妈一向要求我们子女从小就要诚实做人,不乱拿家里钱物,也不贪小便宜,这样的好习惯让我们三个子女受益终身。如今孙辈们同样遵循良好的家风,同样从中受益匪浅。”

出门看风景,旅游好散心。老两口这几年去过北京、上海、桂林、南京、杭州、苏州等地旅游,大开眼界,满载而归。大儿子有时晚上特意回老家陪伴父母,女儿退休后经常回老家照顾父母,几个孙辈也会不时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逢年过节全家12口人欢聚一堂,欢声笑语不断,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作者简介:黄建生,坚持原创纪实文章,心中有目标,笔耕能出彩,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关注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