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寺手游网:做最专业最放心的安全下载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幸福90年代:红白机的情怀

时间:2021-11-12 10:03:19 来源:云寺手游网

就老巴个人的体会,从80年代末翻山进入90年代初,大家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一个是实现了樱桃和草莓的自由(只是相对的),另一个是游戏机大幅度降价。很快,任天堂红白机和游戏卡带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连机带卡,大约三百元左右就可以了。最便宜的任天堂游戏机只要120元左右。


舅舅家先买了游戏机和42合一。这42合一,现在看来,应该是一盒两卡,分别是22合1和20合1,需要开关电源才能切换。难为生产(拼凑)商居然能做到让两卡没有重复游戏。记得22合1的前几个游戏是黑白棋、忍者、辛巴达、火箭车、叮当一代……20合一开始的是超级玛丽(采蘑菇)等。后来了解游戏有“k”这个容量单位我,某次我还专门看了下这卡带的游戏容量,发现大部分是24K,采蘑菇是40K,最高的是黑白棋,60K。


自从舅舅家买了游戏机,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会去舅舅家,和表弟的关系也突飞猛进。当然,每次去了,长时间沉浸在放游戏机的屋子里,少不了有被大人呵斥玩的时间太长。即使大人不来说的时候,心中也难免忐忑,不知道啥时候会来说。还有一次确实玩的时间太久(估计四五个小时),以至于回到家中,有些昏昏沉沉。好在那时候视力已经下降了。那一盘游戏机,可不仅是我兄弟俩爱玩,大人们也都放不下手。

游戏机市场井喷的同时,游戏攻略手册也开始在学生中传读。我看过的第一本手册是小学死党李扁扁(初中和我隔壁班)的,32开大小,封面是二次元图画,一位前凸后翘的美女骑摩托车,载着一位博士模样的人。介绍游戏第一个就是魂斗罗,第二个是沙罗曼蛇。还有如松鼠大战、人间兵器、玛丽三代等等。其中也介绍了些小游戏,如影子传说、俄罗斯方块什么的。但在当时,里面大部分游戏我是没什么机会玩的,所以就是看着书过干瘾。就算这样,干瘾也挺有意思,以至于我开始自己“创作游戏攻略”——自己编一个脑子里想出来的游戏的攻略,题材是变形金刚。第二本印象深刻的游戏攻略是在另一个表弟家看的,里面也介绍了不少大游戏,但小游戏的量更多,而且很多实用攻略,比如兵蜂选10人和续关等。

再过一阵,父亲下了决心。我家也买了一台游戏机(号称原装220元),和一盘64合一的带子,总共380元,附赠了一本游戏攻略,就是上面说到的第二本。这在当时也不是小数字了。一贯节约的母亲,虽然还在当初中班主任,却也没有对此反对。那盘64合一的卡带,第一个是冒险岛,第二个是被诈称为“沙罗曼蛇”的宇宙巡航机(以至于我好几次在上面测试沙罗曼蛇选99人的秘籍,以失败告终)


有了游戏机以后,一家三口玩游戏就成为家庭第一道风景线。对比上大学后的昏天黑地,那会的玩法还是相当有节制的。作为中学生,我在周末之外的平日,是绝对不碰游戏机的。

父亲对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有着钻研的执著与天分。相比我们小孩喜欢的那些射击、打斗类游戏,他一般只玩几个智益类游戏,但每玩一个,必然是非常精湛。比如吃豆子、爆破手、偷金子、碰碰车、赛车、猪小弟之类,都可以玩到通关。还有各种棋类游戏,通常也能战胜高级AI——毕竟八位机的AI实力也就如此。


因为父亲的“沉迷”游戏,还造成了家庭矛盾。因为太投入了,常常玩到深夜而被母亲指责。父亲面对指责也自知理亏,只是陪笑着死皮赖脸。而有时候轮到我玩时,他霸占着不肯下,也会引发父子冲突。

母亲在玩游戏这方面的天赋,比父亲要差不少。为了教会她玩,我最初介绍给她的是适合低幼儿玩的南极企鹅——显然那时候的我没安“好心”,诱导母亲玩的目的是给自己多玩开绿灯。后来也给她玩过马戏团、猪小弟之类,却都没坚持下去。


直到最后接触到了规则简单的俄罗斯方块——攻略上没说错,俄罗斯方块规则虽然简单,确实是最容易让人上瘾的。从此,俄罗斯方块成为我家玩游戏的保留节目。母亲的俄罗斯水平也相当不错,大约和数学老师几何感比较好,为人严谨有关?

在那些年,我除了周末,平时是不能玩游戏的。但游戏机和彩电都放在我睡觉的房间。经常晚上躺在床上,嫉妒地看他们俩并肩坐在电视机前,伴着三套车或土风舞的配乐,以及乒乒乓乓的砖块落地声,把俄罗斯方块的积分刷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对他俩来说,一千层以上的成绩是很正常的。这在周围人中间也算高手了。以至于我的一个同学某次来我家玩,炫耀说他的一个亲戚俄罗斯方块玩得好,“能消除一百多层”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同时发出“萤火之光怎与皓月争辉”的大笑。

母亲还有一次独个儿玩俄罗斯方块,竟然把它打爆机了。按她自己的说法,从最高难度又循环到了级别0。此时已是深夜,她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都有些肩膀酸痛。能让一贯认真教学的母亲干出这样“不务正业”的事情,俄罗斯方块也真够光荣了。

而我自己,当然在有限的游戏时间就更加投入了。那个年龄的大孩子,在玩的时候,有时会产生独占的念头。比如两个人轮流玩的时候,期盼着对方快点挂点。但现在回想起来,几个朋友一起玩游戏的感觉,其实真比一个人爽了不少。只要有游戏,就是好的。无论六十四合一,还是四十二合一,都有不少经典的小游戏。偶尔,从别处借来了比较高档的卡带,诸如魂斗罗、沙罗曼蛇、松鼠大战之类,那更是不亦乐乎。


那几年,在周末的夜晚,三五个十来岁的哥们,坐在我家的一间屋子里,轮流拿着手柄,在声光交织中,展开虚拟的竞争合作,不时爆发出大笑和懊恼的叫嚷。直到夜已深沉,才在父母催促下恋恋不舍离去。这般乐趣,即使今日想起来,也倍感温馨愉悦的。虽说我们视力的普遍下降,或许与这也不无关系。

如今,数十年交情的兄弟,早已毕业工作、为人夫、为人父。前些年我们还不止一次的提出,啥时候再去淘宝上买套红白机和卡带,重温下昔日的时光。只是,游戏机容易买到,再要寻那重聚一起的时机却不那么容易了。

在90年代中,红白机在中国的家庭,由稀罕走向普及,又由普及逐渐走向冷清。当时市场上的机器和卡带,原装进口极少,多数应该都是台湾乃至大陆仿制的水货。随着市场的繁荣,卡带开始越来越“滥”。大量的所谓几百合一甚至上千合一的卡带出现,但里面的几百个节目,无非是把少数几个节目拆散了,每一关算作一个节目;或者给玩家操纵的人物或飞机更换装备,每一种装备算一个节目。这种粗制滥造的结果,不但造成游戏卡带的性价比下降,甚至影响了玩游戏的胃口本身。

另一方面,新出的好游戏,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丰富的游戏内涵,使得单次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超级马里奥》八大关X4小关=32关,总的时间限制不过三四个小时,高手玩个把小时就能通关。而《马里奥三代》三四个小时可能只能打完一小半的关卡。大部分游戏卡带,又是不具备存储功能的。这样,要玩通一关游戏,必须冒着家长的指责,在电视机前坐上很长时间。对于我们这些听话的孩子来说,这个压力可真不小。


到1993年以后,我对一般的红白机游戏已经没啥兴趣,唯独对战略类游戏,如《霸王的大陆》《皇室血裔》之类还有些好感。这类游戏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的经营模式,对于喜爱历史,想象力丰富的人有较强吸引力。而且卡带还具有存储功能,可以分若干天来完成任务。当然,这种存储功能也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对于借来的游戏卡而言,主人一般会告诉你,不许覆盖他的记录!而这样就让人更加痛苦。因此我玩霸王大陆,基本都只能打个开局。偶尔在别人的记录上玩一玩,体验下后期使用武将的快感。我的第一次《霸王的大陆》统一,是某日在借来的不许存储的卡带上玩了7小时。而这不但让自己头晕目眩,也让父亲大发雷霆。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游戏时间,我和表弟还开发出了霸王大陆“短线战术”的游戏模式,就是双方各自操作一个势力甚至部分武将,开局就进行一次野战对决。比如袁曹大战、袁曹傻瓜大战(双方智力80以下对决,曹操6人,袁绍7人)、袁曹超傻瓜大战(曹洪、曹仁、乐进、于禁对战袁绍、袁谭、袁熙、高览)等。


再往后,随着世嘉机和PC机的逐渐普及,红白机渐行退居荒村野店。无论从图像声音效果,从游戏情节设计上,区区八位的红白机当然无法与以后的高档电视游戏乃至电脑游戏媲美。然而,那段“沉溺”于它的时代,却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2001年左右的某个暑假,我和表弟通力合作,各自发挥特长,他负责躲闪穿梭的飞鱼和猴子,我负责跳过悬崖,再加上记录迷宫路线,终于把当初让我们魂牵梦绕的《超级马里奥》(采蘑菇)给通关了。其实,通关之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画面或者情节,不过那一刻,真是很让人激动的。


那会儿,我家当初的游戏机,早已损坏而不知去向。通关用的,是好容易从他家犄角旮旯里翻出来的旧货。大学已然毕业的我,和刚刚上大学的他,就用一台14寸的小彩电,在圆我俩十年前的一个梦想。

而更让人嗟叹的是,重温旧梦这一幕,至今又已过去了20年左右。重温旧梦的我和他,距离今日的我和他,其实比距离旧梦时的我和他,还要长了一倍左右的时间。岁月如梭,白驹过隙,不过如此吧。

揭秘《霸王の大陆》中的辛昆、任双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吐槽:三国志II霸王之大陆中,哪些武将的能力让人无语到崩溃

70后回忆中国80年代的游戏世界

三国群英2五大战略技巧,第五个无耻无聊到极点

红白机最后高潮:《皇室血裔》的无敌(耻)秘籍和有脸战略